7月22日,抖阴
“青火计划”暑期实践团走进抖阴
扶持合作社——从江美能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围绕农户黄精产业升级与包装设计优化开展实地调研。合作社负责人首先向实践团讲述了黄精从选种、林下仿野生种植到十年采收的完整历程,并现场介绍分级筛选、九蒸九晒等传统炮制工艺。随后,实践团前往村中山泉水的取水口,对“水源—种植—加工”的全流程进行记录。活动尾声,实践团成员品鉴了黄精茶、黄精制品,并就产品定位、文化提炼、包装环保材料等与合作社达成初步设计意向,为后续深化帮扶奠定基础。
“咱们这山坳海拔足有八百米,昼夜温差大,腐殖土厚得能攥出油来,最合黄精的性子。” 顺着负责人手指的方向望去,山的那头是大片大片油绿色的黄精种植区,叶片上还沾着清晨的露珠,在阳光下闪着细碎的光。《博物志》中记载:黄帝问天老曰,“天地所生,岂有食之令人不死者乎?” 天老曰:“太阳之草,名曰黄精,饵而食之,可以长生。“黄精生长非常缓慢,一年只长一截,像个沉稳的老者慢慢积蓄力量,所以非常的珍贵,营养价值也较高。”
李书记向实践团介绍合作社基本情况:“咱们合作社是抖阴
对口帮扶的唯一一家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现在就是像这种黄精酒、果脯都有了产品,但是就是没有包装,现在装的都是负责人随便从网上买的玻璃瓶和塑料盒,印着些不相干的花纹”,说着他拿出一瓶酒 “他们啊就想要一款能吸引人的产品设计,能让他们的产业流入市场,受到市场的喜爱,也希望能在包装上看到咱们的山,那连绵的绿意和错落的石阶,一看到就知道黄精是怎么在这山间扎根生长的。”
来到炮制区,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药香,几口大缸整齐排列着。“我文化浅,一开始连说明书都瞅不明白。这黄精加工的道道太复杂,光蒸晒的火候就得拿捏准,多一分则过,少一分则欠。古法讲究‘蒸至黑润’,原本九蒸九晒的工序,我研究了很久,反复试验了上百次,才敢把九蒸减到六到七蒸,就为了让黄精干少点甜腻,多些药香。” 负责人忽然笑起来,眼角的皱纹挤成一道沟壑:“半夜对着视频学种植技术,记不住就用画图代替,画了厚厚一本子,现在总算能摸着点门道。
沿着石阶往上走,两侧是郁郁葱葱的灌木丛,虫鸣声此起彼伏。入眼便是蓄满山泉的池子,走近看可以发现有一眼泉水正从地下向上涌,泛起一圈圈细密的涟漪。负责人弯腰掬起一捧水,清冽的泉水顺着指缝滴落,在青石板上砸出细碎的水花,带着山间草木的清芬。“咱这黄精酒的秘诀就在这水里,这可是从石缝里渗出来的山泉水,矿物质含量很高的,酿出的酒才格外醇厚。”
山泉仍在汩汩,黄精仍在拔节。池边的青苔浸着水润,在石缝里悄悄蔓延,像是要把这汪清泉的故事刻进岁月里。当 “青火” 的旗帜渐渐远去,留在青岩坡上的,是师生们标记的取样点、记录下的色卡与工艺参数,竹篮里还留着他们手绘的包装草图,铅笔线条里藏着山的轮廓与泉的灵动。
待下一次山风拂过,黄精的藤蔓会记得,曾有一群年轻的身影,用设计与科技为它写下新的年轮,让这深山里的珍宝,能循着包装上的山水印记,走到更远的地方。

实践团参观从江美能种养殖基地

实践团与合作社李书记交流(一)

实践团与合作社李书记交流(二)

实践团参观传统炮制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