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阴

NEWS 新闻

抖阴 国际设计工作坊周,收官!

发布日期:2025-07-11   图:抖阴    文:抖阴    审核:王维青
抖阴 抖阴
审核 王维青

本周,抖阴 为期三周的国际设计工作坊周顺利收官。活动汇聚了来自美国、英国、墨西哥、韩国等多国知名教授,联合抖阴 教师共同开展了一系列主题丰富、视角多元的设计课程。内容涵盖视觉艺术创新、家居产品系统、AI生成式产品美学、民间建筑环境考察、当代艺术以及前瞻实验等核心领域。通过理论讲解、实践操作、文化考察等形式,引导学生从人文关怀、数智技术、未来场景、传统传承、艺术表达和城市创新等多个维度探索设计可能性,旨在打破单一思维定式,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创新能力与人文素养,推动设计实践与全球前沿理念的深度融合。

PART1. 视觉艺术创新设计工作坊

工作坊以“日常物·非常探 于日常中发现不凡”为题,由廖曦、蒋乾灵负责,特邀美国萨凡纳艺术抖阴 Sara Sterling教授指导。Sterling教授引导学生从人类学视角解构日常物品,探讨其功能、情感与文化内涵,理解物作为社会关系与文化认同纽带的意义。通过非人类中心叙事练习、童年记忆再造设计及不同群体视角共情,学生认识到物品是情感、记忆与文化交织的节点,促使设计转向融入人文关怀与文化责任的创新实践。

PART2. 家居产品系统设计工作坊

工作坊以数智幸福体验为主题,由陆一晨、钱晓波老师授课,邀请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Claudia Garduño García副教授分享“设计即自由”的理论概念。García副教授提出将“自由”作为设计的替代性驱动原则和伦理目标,并将可持续性视为蕴含环境与社会正义的道德理想。她介绍了协同设计与社会创新研究,分享了协同设计框架在墨西哥新农村社区建设及城市运河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实践。

PART3. AI生成式生活化产品美学设计工作坊

工作坊由产品设计系陈香负责,邀请韩国建国大学Seonghyun Kim教授和孔德欣研究助理共同指导。课程聚焦AI技术与生活美学的结合。Kim教授团队系统介绍了Vizcom、Dreamina、Runway等主流AI生成工具。学生围绕“2050年火星生活用品美学设计”主题,构思生活用品方案并利用AI工具快速生成草图与形态,锻炼了AI工具应用能力及对未来生活产品美学的理解与表达。

PART4. 民间建筑环境考察

作为环境设计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由周林、王晔、张希晨负责,特邀英国皇家艺术抖阴 Brigitte Clements教授联合指导,76名学生参与。考察地点为北京、天津与石家庄。课程以“比较视域下的地域建筑观”为主题。在北京,Clements教授引导学生从建筑物理学角度解析传统建造技艺的生态智慧;在天津,关注建筑作为文化叙事载体;在石家庄正定古城等地,则聚焦于历史建筑保护与城市更新实践的平衡。学生加深了对中国传统建造文化价值的认知,并学会以国际视野审视其当代意义。

PART5. 当代艺术工作坊

工作坊以“跨文化视角下表现性艺术的创作探究——材料观念和情感表达方法”为主题,由徐晴、胡心怡负责,邀请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大学终身教授、全美华人美术教授协会主席Zhimin Guan教授指导。Guan教授分享了不同文化背景下表现性艺术的创作理念与实践案例,探讨了材料、观念、情感、象征和个人主题的融合路径,并通过徽派建筑与工业材料的创新结合示范传统元素的当代转化。工作坊拓展了学生的国际艺术视野,提升了跨文化表达能力。

PART6. 前瞻计划工作坊

工作坊以“对话理论——城市设计与创意转化的新视角”为主题,由周林、张立昊主持,邀请英国普利茅斯大学Robert Brown教授联合授课。Brown教授创新性地提出“对话理论(dialogism)”,阐释信息如何借助载体传递。他以食物文化切入,并引导学生从“对话”维度剖析公共长椅如何与环境、人互动,培养用创造性思维解决未来城市公共空间难题的能力。

本次国际设计工作坊周圆满收官,搭建了跨国界、跨领域的设计交流平台。学生通过与顶尖国际学者的互动,拓宽了设计视野,深化了对设计本质的理解。从日常物件的人文解读到未来火星生活的创意构想,从传统建筑的现代审视到跨文化艺术的表达探索,每场工作坊都以独特方式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式,将功能与情感、技术与文化、传统与未来紧密结合。这场设计盛宴为学生埋下了人文关怀与创新精神的种子,为抖阴 的国际化教学注入了新活力。

工作坊现场照(1)

工作坊现场照(2

工作坊现场照(3)

工作坊现场照(4)

工作坊现场照(5)